词条 | 附籍 |
释义 | 附籍历史知识 附籍怎么写好看:
附籍历史词典解释①指因故寓居外地而著籍于当地。唐代对流落他乡民户,愿在该地登记户口者,政府给予奖励。明代凡官吏家属离原籍千里,可在当地著籍。清代凡官民身故,子孙在外省有田土,准许附籍。在清代文献中,有时与入籍通用。②清代指将户口开报入册。清制,户以一家为户,包括家长、家族及奴婢,不得一家析数户或数家合一户。清律定民人出生不编入户籍,年四岁方入册。入册时要察其祖籍与寄籍,辨明其宗系,区分其良贱。要审查、记载男女老幼年龄废疾,查其有无田粮之赋和差徭之役。雍正以后之户籍,依保甲法,不问田粮差徭。凡户不入册及隐漏成丁人员均依律治罪。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泉部局官署名。北齐置,设丞。隶太府寺诸冶西道署。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