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历史词典解释
原作“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意指不能因为一个人说得好便推举他,也不能因为一个人品行不好而不采纳其好的主张。后则偏重后者并将之概括为“不因人废言”。这是孔子分析他人言行的经验总结。他说,有见识的人,对于别人,不能因其说得好便推崇这个人,也不能因其品质不好,就连他说的话也一概否定。
【出典】: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例句】: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四年》:张廷上疏谏曰:“伏愿陛下察臣之愚,行佛之意,务以理为上,不以人废言。”
词语分解:
- 不以的解释 1.不为,不因。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2.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3.无论;不管。
- 废人的解释 1 ∶因残废而不能工作的人2 ∶泛指无用的人
历史典故推荐:积习成俗
一种习惯时间长了就成为风俗。晋.申绍上疏陈时务:“宰相侯王,迭以侈丽相尚,风靡之化,积习成俗,卧薪之谕,未足甚焉。”唐.吴兢贞观政要.礼乐:“或自贬家门,受屈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望,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