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拾遗补历史词典解释
书名。清杨复吉撰。五卷。复吉以厉鹗《辽史拾遗》尚有遗漏,据所搜采得四百余条,分为五卷,体例悉依厉鹗之例。惟于厉氏所增者,下6*注“拾遗补”字;厉氏未备,为其新增者,下6*注“续补”字。书成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
词语分解:
- 遗补的解释 唐 代拾遗、补阙同是谏官,因其职掌相同,故并称之。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丞郎给舍之材,选於御史遗补郎官。” 宋 田锡 论军国机要朝廷大体:“给諫既不敢违上旨,遗补又不敢贡直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 唐 人称拾遗、补闕曰遗补。”
历史知识推荐:唐韵
书名。唐孙愐撰。五卷。仪凤二年677,长孙纳言为切韵加注并订正讹误。天宝十载751,孙愐重加订正,依据切韵,参考诸书,增收韵字,更名唐韵。宋景德四年1007,真宗命陈彭年等校订增删,次年书成,又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