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焚林之求 |
释义 | 焚林之求历史典故 焚林之求怎么写好看:焚林之求书法图片 焚林之求历史词典解释《三国志.魏书.阮瑀传》裴松之注引《文士传》曰:“太祖雅闻瑀名,辟之,不应,连见偪(逼)促,乃逃入山中。太祖使人焚山,得瑀,送至,召入。” 三国时,曹操极为重视发现并使用人才。他听说阮瑀才能出众,就想聘用。阮瑀逃入山中,曹操便下令焚山,以迫使阮瑀出山。后因用为咏爱士求贤之典。 《文选》卷六。任彦昇《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迁左军邵陵王主簿记室参军,既允焚林之求,实兼仪形之寄。刀笔不足宣功,风体所以弘益。” 偏正 曹操闻阮瑀的名声大,欲求之,瑀听说后逃入山林,曹操使人放火烧山而得袁瑀,召为司空军曹祭酒,管记室。后比喻求贤之切。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既允焚林之求,实兼仪形之寄。”△褒义。多用于求贤方面。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碍难遵命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吩咐。表示拒绝对方要求时的客气话。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四回:“防务吃紧,兵不敷用,职守所在,碍难遵命,否则本省有变,不负责任。”也作【碍难从命】。延安平剧研究院三打祝家庄第一幕第一场: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