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硫黄法怎么写好看:
伏硫黄法历史词典解释
即对硫黄的伏火法。始见于唐初孙思邈撰《丹经内伏硫黄法》。办法是用二两硫黄、二两消石,研成粉末,置于银锅内,将三个皂角子逐一点燃,再夹入锅中,把硫黄与消石烧起焰火。火止,再取生熟木炭三斤炒之,待炭消三分之一退火,趁未冷时取出混合物,此即“伏火”的具体过程。硫黄、消石加皂角子,可能发生膨胀力,有爆6*炸性,为后世火药发明提供了条件。
词语分解:
- 伏的解释 伏 fú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
- 法的解释 法 fǎ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法办
历史知识推荐:宿卫军将
官名。北魏置。统带宿卫军士,负责宫廷侍卫。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