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御史怎么写好看:
四推御史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合称。唐朝御史台进行推按监察,分京城诸司及诸州为东、西两部分,以侍御史二人分知东、西推,殿中侍御史二人同知东、西推,合称四推御史。单日以侍御史所居台院受事,双日以殿中侍御史所居殿院受事。宪宗元和 (806—820) 中罢东、西推及分日受事之限。五代因之。
词语分解:
- 四推的解释 古代皇帝躬耕有三推之礼,是表示重农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历代相沿,至 清 胤祯 雍正 又加一推,以后相沿为四推。见清通典·礼吉四。参见“ 三推 ”。
- 御史的解释 1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御史前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 又顾召赵御史。御史诣学宫。—— 清· 张廷玉明史3 又御史齐康。
历史官职推荐:同中书门下三品
宰相职衔。唐朝初年以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共知政事,皆为宰相,中书、门下省长官中书令、侍中皆为正三品官,太宗贞观十七年643令太子太保萧瑀、太子詹事李勣同知政事,号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于中书令、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