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华革命军 |
释义 | 中华革命军历史知识 中华革命军历史词典解释清末革命组织。光绪二十九年(1903)孙中山鉴于檀香山兴中会员多为保皇会所惑,乃于是年十二月(1904.1)初重建,不用兴中会原名,而称中华革命军,以记邹容《革命军》之功。孙中山主盟,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如有反悔,任众处罚”。首批加入者凡数十人。宣统二年(1910)春,改组为同盟会檀香山分会。次年孙中山在旧金山发起成立美洲洪门筹饷局(国民救济局),亦称中华革命军筹饷局。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名教魏晋玄学命题。因其名分而设之礼教,谓之名教。原指正名分、定尊卑的儒家礼教。管子·山至数记有桓公语:“昔者周人有天下,诸侯宾服,名教通于天下。”魏晋之际玄学大盛,有放达而忘形骸者,抵触礼教,乃有“名教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