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伯中大夫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天官府属官,员二人,正五命。《大唐六典》卷八《侍中》:“后周天官府,置御伯中大夫二人,天子出入,则侍于左右,大祭祀盥洗,则授巾,武帝改御伯为纳言,盖侍中之职也。”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称纳言中大夫。
词语分解:
- 御伯的解释 北周 官名。为驾部之长。属天官府,掌出入侍从。 武帝 保定 四年改为纳言,相当于历代侍中之职。
- 中大夫的解释 1.古代官名。 周 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荀子·大略:“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吉事尚尊,丧事尚亲。”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晋国 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2. 汉 官名。备顾问应对。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由是奇 释之 ,拜为中大夫。”
历史知识推荐:奏片
文书名。上行文。为清代军机处在遵旨办理日常政务时随时向皇帝请示或报告事宜的文书格式。不具衔名,开首即陈述事项,末以“谨奏”二字结尾。在清代官文书中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