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历史词典解释
琅亦作郎、浪;亦作峤。又名浪峤南屿、琅峤山,亦简称嫏。即今台湾南部的恒春。清同治十三年(1874)三月,日本借口琉球船民在台湾南部被杀由此登陆入侵,遭到当地民众的反击。光绪元年(1875)为加强边备,置恒春县,属台南府。
词语分解:
- 琅的字典解释 琅 láng 〔琅琅〕a.象声词,金石相击声;b.象声词,响亮的读书声,如“书声琅琅”
历史知识推荐:巴江
三巴记的巴江指今四川嘉陵江;太平寰宇记的巴江指今四川通江县巴水;元丰九域志始称水经注的北水为巴江,即今四川南江县、巴中市北的南江和巴中市南、平昌县境的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