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君辱臣死 |
释义 | 君辱臣死历史典故 君辱臣死怎么写好看:君辱臣死书法图片 君辱臣死历史词典解释封建礼教认为,君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国语.越语下》:“(范蠡)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君辱臣死’,吾被李催所杀,乃分也!” 其他 封建礼教认为,君王遭到耻辱,臣僚就应为此而尽死节。语出《国语·越语下》:“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三国演义》13回:“‘君辱臣死’,吾被李傕所杀,乃分也!”△多用于表示人臣为报效君王应尽的忠诚死节。 →主辱臣死 ↔欺上罔下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生发未燥胎发未干。因以指孩童之时。语出宋书.索虏传:“焘大怒,谓奇曰:‘我生头发未燥,便闻河南是我家地。’”宋 陈亮中兴论:“昔宋文帝欲取河南故地,魏太武以为‘我自生发未燥即知河南是我境土,安得为南朝故地。’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