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孔子周游列国历史词典解释 孔子求恢复西周政治局面的抱负在鲁国得不到施展,因而去职,率领学生周游其它诸侯国,希望劝说各国统治者,求售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还经历过其它一些地方。途中,遇到过种种困难, 曾分别被匡人和蒲人围困,被宋国司马桓魋驱逐,被陈蔡用事大夫攻击,困于野以至绝粮。孔子没有为此而止步。他求见过卫、陈、楚等国君主以及其他一些当权人物,但由于自己的学说不合时宜,终未能见用。孔子于鲁定公十四年离开鲁国,至鲁哀公十一年回到鲁国,在外凡十三年。 词语分解:- 孔子的解释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
- 列国的解释 某一时期并存的各国列国相争东周列国志
历史事件推荐:五卅运动 1925年5月中国共6*产6*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2月上旬,上海日本纱厂工人因厂方以“养成工”代替成年男工和拘捕工人代表, 愤而罢工。罢工的工厂很快扩展为二十二个,罢工工人达四万余人,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