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讳疾忌医 |
释义 | 讳疾忌医历史典故 讳疾忌医怎么写好看:
讳疾忌医历史词典解释隐瞒疾病,害怕医治。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宋.朱熹《与田侍郎书》:“渴后喜食生冷,须究其根原,深加保养,不可归咎末节,讳疾忌医也。”元.胡祗遹《寄王彦才总管书》:“荒芜鄙俚之辞,不中理者,便请入笔增削,幸勿以俗儒讳疾忌医者相期也。”《野叟曝言》二○回:“素娥道:‘婢子实不知自己病原,怎肯讳疾忌医?’”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㈢”》:“患着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胡涂,误认他为肥胖。” 并列 隐讳自己疾病,害怕医生治疗。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害怕批评不愿纠正。元·胡助《月食遇雨》:“市人闻此言,开口笑哈哈,或疑上天公,讳疾忌医深閟埋。”鲁迅《且介亭杂文未编·‘立此存照’》:“患着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胡涂,误认他为肥胖。”△贬义。用于评论人对待缺点、错误不正确的态度。→文过饰非 ↔朝闻夕改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帝衣溅血源见“嵇侍中血”。指忠臣卫君殉国的壮烈行为。明 高启永嘉行:“帝衣溅血忠臣死,五部初兴屠各子。”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