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都 |
释义 | 中都历史知识 中都怎么写好看:
中都历史词典解释①邑名。(1)春秋晋邑,战国属赵。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左传》昭公二年(前540):齐陈无宇送女,晋侯“谓陈无宇非卿,执诸中都”;《史记·秦本纪》:惠文君后九年(前316),“伐取赵中都、西阳”,皆即此。一说执陈无宇之中都在今介休市东南。秦置县。(2)春秋鲁邑。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史记·孔子世家》:“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即此。②都名。(1)唐开元九年(721)以蒲州(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当东、西二都,即长安与洛阳间的交通枢纽,升为河中府,建号中都。同年削除京、府号,仍为蒲州。(2)859年,南诏王世隆称帝,改国号大理,其国都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市西北旧大理)旧称西京,至此改称中都。(3)金贞元元年(1153)迁都燕京,改燕京析津府为中都大兴府。在今北京城西南隅。城周三十三里余,四面城门各三。皇城位于大城内偏西部,内有宫城。贞祐二年(1214)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市);次年,蒙古攻克中都,仍改称燕京。至元元年(1264)复号中都。四年改筑新城于旧城东北郊外,遂定都于此,基本为今北京城内城。九年改称大都。(4)元至大元年(1308)于旺兀察都行宫立。在今河北张北县西北沙城。四年罢。(5)明洪武二年(1369)九月以太祖朱元璋出生地临濠府(治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为中都。六年改临濠府为中立府,七年又改为凤阳府,移治今凤阳县。③对京师、都城的通称。《史记·平准书》:“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司马贞索隐:“中都犹都 内 也。”《汉书· 昭帝纪》始元四年(前83)诏:“诸给中都官者,且减之。”颜师古注:“中都官,京师诸官府。” 全中都城平面示意图 明中都遗址图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公用本清代升平署剧本名称。时宫中演戏,均于后台陈放公用本,以供各角色公阅。为白纸抄写,装订成册,封面标写剧名,戏词中切有谱板。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