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等路宣慰司历史词典解释
元泰定帝二年(1325)置,属宣政院。治所在参卜郎(在今四川理塘县北)。《元史·泰定帝纪》:泰定二年(1325),“(正月)戊申,以乞剌失思八班藏卜为土蕃等路宣慰使都元帅,兼管长河西、奔不儿亦思刚、察沙加儿、朶甘思、朶思麻等管军达鲁花赤,与其属往镇抚参卜郎”。
词语分解:
- 吐蕃的解释 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 西藏 地区全部,盛时辖有 青藏高原 诸部,势力达到西域、 河陇 地区。其赞普 松赞干布 、 弃隶缩赞 先后与 唐 文成公主 、 金成公主 联姻,与 唐 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 吐蕃 政权崩溃后, 宋 、 元 、 明 史籍仍习惯沿称 青藏高原 及当地土著族为 吐蕃 ,一作 吐番 。 元 中统 间改称 乌斯藏 。
- 宣慰司的解释 元 置宣慰使司,管理军民事务,分道掌管郡县,为行省和郡县间的承转机关。 明 清 时不设于内地,而独存于土司。参阅文献通考卷六十、 瞿蜕园 历代职官简释。
历史地名推荐:石佛谷
在今山西原平市西北六十余里。方舆纪要卷40崞县:石佛谷“志云,在县西北三十里,北接朔州界。元末用石垒寨,明初因之。南通庙岭,即夹柳树堡也。其西北有郎岭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