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关怎么写好看:
大散关书法图片
大散关历史词典解释
即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与扞水合,水出周道谷,北径武都故道县之故城西。其水又东北历大散关而入渭水也。”《方舆纪要》卷55宝鸡县:大散关“在县西南大散岭上。自古南北之险要也, 向设巡司戍守”。
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古称散关,因散谷水(今清姜河)流经关前,遂改今名。地当关中入秦岭进四川之要道。关口海拔1223米,关下深谷直切,两侧陡壁夹峙如喉,称“一线天”。历史上为秦、蜀往来要道。春秋时已设关令。宋时金兵侵犯,宋将吴玠、吴璘聚兵扼险固守,打败金兵多次进攻,金兀朮仅以身免。后人为纪念吴氏兄弟,在关西修有吴公祠,祠内有吴氏兄弟像。关下竖有“古大散关”碑石一通。今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经此。
词语分解:
- 大散关的解释 关名。在 陕西 宝鸡 西南的 大散岭 上。也称 散关 。 宋 陆游 书愤诗:“楼船夜雪 瓜洲渡 ,铁马秋风 大散关 。”
- 关的字典解释 关 (關) guān 闭,合拢:关门
历史地名推荐:芦墟镇
即今江苏吴江市东南四十五里芦墟镇。清置汾湖巡司于此。 在江苏省吴江市东部,汾湖、元荡、韩郎荡、淀山湖间。面积100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芦墟,人口1万。元杨维桢游汾湖记谓因汾湖畔芦苇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