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坌坑文化历史词典解释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因1964年发现于台湾台北八里乡大坌坑贝丘遗址而得名。距今约五千多年,以台湾北部淡水河下游两岸及西北、中部和西南诸海岸最集中。主要遗址有台北八里乡大坌坑下层、台北圆山贝丘下层、台南归仁乡八甲村、高雄林园乡凤鼻头等。出土有磨制的石斧、石铲等。陶器手捏,含粗砂,火候不高,硬度低,质松软,器形简单,主要有罐、瓮、碗,器壁粗厚,常饰绳纹和划纹,少数有涂红条彩饰,以粗陶绳纹圈底罐最有代表性。当时人们过着以采集和渔猎为主的经济生活。
词语分解:
- 文化的解释 1 ∶考古学上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仰韶文化2 ∶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中国文化3 ∶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文化水平
历史知识推荐:桃符市
见“灯市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