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置之死地而后生 |
释义 | 置之死地而后生历史典故 置之死地而后生历史词典解释《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置,安放;生,生存。把人放在不拼命决战,就会死亡的境地,人才能奋勇杀敌,战而求生。后因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用作把人放在拼命决战的困境,才能奋勇抗争的典故。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若论兵法,则置之死地生矣。项羽救赵,既渡,沉船破甑,持三日粮,示士必死无还心,故能破秦。” 其他 置,放;死地,绝境;后,然后;生,活,生存。放置于生死攸关的境地,逼迫其拼命一搏以求生存。语本《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陈荫荣《兴唐传》:“杨林这么一逼,非给大伙逼急了不可,这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褒义。多用于描写谋略或处境方面。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金漆马桶用金漆漆过的漂亮马桶。讽刺服饰华丽而无才缺德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一个个不管自己肚子里是一团粪草,只顾外面打扮得美6*服华冠,可不象个金漆马桶。” 偏正 外表用金色油漆漆过的漂亮马桶。多用于讽刺那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