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互市 |
释义 | 互市历史知识 互市怎么写好看:互市书法图片 互市历史词典解释指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周边各民族间,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国与外国之贸易,亦称通商或通市。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开始了与西域各国的贸易。汉朝还在边境关口设关市,作为与少数民族的互市市场。“互市”之称,始于东汉与乌桓、鲜卑、匈奴等族的贸易。《后汉书·应劭传》:“(鲜卑)数犯障塞,且无宁岁。唯至互市,乃来靡服。”时互市盛衰与政治、军事斗争密切相关。魏晋以后,又称“交市”。时陆路贸易更加繁荣,海上贸易也开始发展。隋代在西北边境设交市监,掌互市事。唐贞观六年(632)改称互市监。沿边设互市场,以马市为主。后设市舶使,掌管南海贸易。中唐以后,东南海运大盛,海上贸易超过陆上,广州、交州、扬州、泉州成为重要商港,至五代,设博易务。时互市皆处于政府严格控制下,贸易物品多有限制。文宗大和时,除敕准互市者外,普通人“不得与诸蕃客钱物交易”。五代时,私贸兴起,后周始许民与回鹘私市。宋、辽、金、元在边境设*榷场互市。海外通商更加重要。宋代于广州、临安(治今杭州市)、明州(治今浙江宁波)、泉州等地设市舶司,还在密州(治今山东诸城)板桥镇、上海镇(今上海市)、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澉浦镇(今浙江海盐县)、青龙镇(今上海市青浦县)、江阴、温州等处设舶务和舶场。元代则于泉州、广州、杭州、庆元(今浙江宁波)、温州、澉浦、上海等地设市舶司。明代在海上仅准贡舶互市。清代与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及俄国、边外各族的贸易,由理藩院和当地将军、大臣及各旗札萨克管理稽查。内地商人领有理藩院票或当地该管衙门的执照,即可前往贸易。多伦诺尔、张家口、归化城、肃州、哈密、库伦、恰克图、乌里雅苏台、伊犁、塔尔巴哈台,以及喀什噶尔、叶尔羌、阿克苏等处,均为重要的互市点。对外贸易方面,初有海禁,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放海禁后,始于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设关,置监督,管理与西洋的通商贸易。乾隆二十二年(1757)复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互市。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贸易,已与以前的互市大不相同。参见“关市③”、“交市①”、“马市”。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平民画报见“时事画报”。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