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纳言 |
释义 | 纳言历史知识 纳言怎么写好看:
纳言历史词典解释官名。(1)亦作“内言”。相传舜时设此官,掌承上启下,传宣上命,受纳奏言。《尚书·舜典》:“命汝为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信。”孔安国传:“纳言,喉舌之官也。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信也。”战国亦置,见《季木藏陶》第80号。新莽始建国元年(9)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改为纳言。东汉时复为大司农。北周武帝时改御伯为纳言。隋沿袭,置二员,为门下省长官,正三品。大业十二年(616)改名侍内。唐武德元年(618)复改为纳言,三年改名侍中。光宅元年(684)复置,为门下省长官,正三品,中宗时复改为侍中。参见“侍中”。(2)东汉以来尚书官员别称。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坚冰志书名。魏元旷撰。一卷。杂记晚清政治琐事,尤以光绪、宣统两朝事迹为多。为潜园第二十四种,亦见魏氏全书潜园杂编。有1926年万载辛述轩刊本。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