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意切言尽 |
释义 | 意切言尽历史典故 意切言尽怎么写好看:
意切言尽历史词典解释意思恳切,言辞毫无保留。唐.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齐终之前一日自修遗表,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意切言尽,神识不昏。”宋.苏轼《乞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札子》:“臣元无一事,空受诬蔑。圣明在上,喑呜无告,重坏臣爵位而轻坏臣名节,臣窃痛之。意切言尽,伏候诛殛。”亦作“意切辞尽”。唐.李翱《劝裴相不自出征书》:“伏望试以狂言,访于所知之厚者,意切辞尽,不暇文饰,伏惟少赐省察。” 并列 意思直率恳切,言辞毫无保留。唐·刘锡禹《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齐终之前一日自修遗表,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意切言尽,神识不昏。”△褒义。用于语言、文辞方面。→语重心长↔口是心非 言不由衷 闪烁其辞。也作“意切辞尽”。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闷闷不悦明·郭勋英烈传第24回:“‘只可惜他落在别国,倒在此处做了对头。奈何,奈何!’闷闷不悦,这也不题。”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