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柱调瑟怎么写好看:
胶柱调瑟书法图片
胶柱调瑟历史词典解释
同“胶柱鼓瑟”。唐 刘知幾《史通.断限》:“举一反三,岂其若是;胶柱调瑟,不亦谬欤?”
见“胶柱鼓瑟”。《艺文类聚》引晋·鲁褒《钱神论》:“而子尚质,而子守实。无异于遗剑刻舡,胶柱调瑟。”
词语分解:
- 胶柱的解释 胶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三国 魏 邯郸淳 《笑林》:“ 齐 人就 赵 人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 唐 李绅 《拜三川守》诗:“改张琴瑟移
- 调瑟的解释 弹奏琴瑟。 晋 傅咸 《陈选举上书》:“且胶柱不可以调瑟,况乎官人而可以限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夫宫商大和,譬诸吹籥;翻迴取均,颇似调瑟。” 唐 刘禹锡 《调瑟词》:
历史典故推荐:东荡西除
指出兵平定各处祸乱。元.无名氏《赚蒯通》一折:“佐高皇南征北讨,随诸将东荡西除。”《三国演义》一一九回:“昔日魏武祖皇帝,东荡西除,南征北讨,非容易得此天下。” 并列 出兵平定各处战乱。《三国演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