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颊上三毫 |
释义 | 颊上三毫历史典故 颊上三毫怎么写好看:
颊上三毫历史词典解释《晋书.顾恺之传》:“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颊,音jiá。 顾恺之画裴楷像,在颊上加了三根毫毛,使得观者感到胜过没画这三根毫毛时。后遂以“颊上三毫”来作为文章经润色后更加精彩的典故。 宋.苏轼《赠李道士》诗:“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 见“颊上三毛”。清·史震林《西清散记》卷1:“幼闻故老传先生(史湘浦)轶事,可异焉。颊上三毫,匪遂正相,而神以传也。”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韩寿分香同“韩寿偷香”。后蜀 欧阳炯春光好词:“虽似安仁掷果,未闻韩寿分香。” 见“窃玉偷香”。后蜀·欧阳炯春光好:“虽似安仁掷果,未闻~。”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