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縢议历史词典解释
源见“金縢功”。谓代君王而死的奏议。唐 曹唐《三年冬大礼》诗之四:“千官不起金縢议,万国空瞻玉藻声。”
词语分解:
- 金縢议的解释 谓代君王而死之奏议。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诗之四:“千官不起金縢议,万国空瞻玉藻声。”参见“ 金縢功 ”。
- 金縢的解释 1.谓用金属制的带子将收藏书契的柜封存。书·金縢:“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匱中。” 蔡沉 集传:“金縢,以金缄之也。”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玉琰其版,金縢其匱。” 顾馀 咏古·王莽:“金縢莫解 康陵 慟,玉璽谁怜 文母 愚。”2.指收藏书契的柜。 三国 魏 曹植 怨歌行:“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文选·左思<魏都赋>:“闚玉策於金縢,案图籙於石室。” 吕向 注:“金縢,金匱也。所
- 议的字典解释 议 (議) yì 意见,言论:议论
历史典故推荐:晋人聚萤
源见“囊萤照读”。指车胤勤学苦读之事。南朝 梁元帝与学生书:“汉人流麦,晋人聚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