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不差毫发 |
释义 | 不差毫发历史典故 不差毫发怎么写好看:
不差毫发历史词典解释毫发:毫毛和头发。谓一点儿也不差。唐.张说《进浑仪表》:“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发。”宋.洪迈《夷坚甲志.东坡书金刚经》:“其字画大小高下,墨色深浅,不差毫发。”亦作“不差毫厘”。《太平广记》卷一五八引《玉堂闲话》:“显晦之事,不差毫厘矣。”亦作“不失毫厘”。《荀子.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 述宾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朱子语类》卷16:“自慊,正与自欺相对,不差毫发。”△多用于细小方面。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敲牛角源见“宁戚饭牛”。指怀才不遇的失意伤叹。唐 李咸用秋日送严湘侍御归京诗:“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