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霁虹桥 |
释义 | 霁虹桥历史地名 霁虹桥怎么写好看:霁虹桥历史词典解释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八十里,跨澜沧江。《方舆纪要》 卷118永昌军民府保山县: 霁虹桥“武侯南征孟获,架桥济师。后以索为之,修废不一。元至元中,也先不花重修,名曰霁虹。明初,镇抚华岳置二铁柱于两岸以维舟,时遭覆溺。后架木为桥,又为火所焚。宏6*治十四年,备兵使者王槐构屋于上,贯以铁绳,南征往来,此为孔道。亦曰澜沧桥”。 在云南省永平县岩洞与保山市平坡之间的澜沧江上。离保山市区约50千米。此地原为古渡口,开凿于西汉武帝时,名澜津。从今永平县境博南山开凿栈道,通往澜津过渡到保山市,是中国古代与缅甸、印度以至西亚的重要通道。今博南古道尚在,长约80余千米。唐时渡口已建有竹索吊桥,元元贞元年(1295年)改建木桥,取今名。明成化年间改为铁索吊桥,现存铁索桥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建,光绪年间重修。长约106米,宽约3.7米,由18根铁链组成,其中16根为承重底索,上铺横直交叉两层木板,还有两根为扶栏索,左右各一。铁索两头分别固定在两岸的博南山和罗岷山的峭岩上。桥两头各建有一亭与两关楼,今西头的已圮。桥横跨在奔腾咆哮的峡谷江面上,气势极为壮观。桥西崖壁间留有不少古人题刻。明人马继龙有诗曰:“沧江铁索跨长虹,鸟道从天一线通。”为世界最早的铁索桥之一。1986年桥被江水冲毁,现仅存桥西摩崖题刻。 词语分解:
历史地名推荐:彭城矶又作彭城洲。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彭城口,水东有彭城矶”。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