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寸之舌 |
释义 | 三寸之舌历史典故 三寸之舌怎么写好看:三寸之舌书法图片 三寸之舌历史词典解释马司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三寸之舌,即舌头。据《史记索隐》注释:“《春秋纬》云:“舌在口中,长三寸。”舌为人类使用语言的重要器官,舌做灵活运动,始能发出各种声音。故以此形容能言善辩,极有口才。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偏正 比喻能说会道的口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褒义。用于形容能言善辩,具有好口才的人。→口若悬河 ↔张口结舌。也作“三寸不烂之舌”、“三寸舌”。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厌:满足。比喻接纳的贤才越多越好。汉.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他 厌,满足。比喻接纳人才越多越好。语出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