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瘦骨伶仃 |
释义 | 瘦骨伶仃历史典故 瘦骨伶仃历史词典解释形容人或动物瘦得皮包骨的样子。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六章:“这牢房比较大点、亮点,里面关着一个瘦骨伶仃的老头儿。”叶圣陶《夜》:“尤其是那些和善得很的,又加上瘦骨伶仃;吹口气就会跌倒似的,那简直干不了。”亦作“瘦骨零丁”。《中国民间故事选.老爷和奴才》:“牧人看见奶牛瘦骨零丁的样子,很生气。” 主谓 形容人体弱消瘦的样子。蔡敦祺《林则徐》(上):“好多水军兵丁吸食鸦片,瘦骨伶仃的,怎能打仗?”△贬义。多用于描述身体状况不良。→骨瘦如柴瘦骨嶙峋 ↔体壮如牛 心宽体胖。 也作“瘦骨零丁”。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委裘借指君主举贤任能。文选·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 “物色关下,委裘河上。” ●吕氏春秋·察贤: “天下之贤主,岂必苦形愁虑哉? 执其要而巳矣……故曰尧之容若委衣裘,以言少事也。” 委衣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