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而不刿怎么写好看:
廉而不刿书法图片
廉而不刿历史词典解释
廉:有棱角。比喻人禀性方正。刿( ㄍㄨㄟˋ guì ):刺伤。 棱角锐利,但不伤物。 比喻为人正直宽厚。语出《老子》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荀子.不苟》:“君子宽而不僈(慢),廉而不刿。”《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焉……廉而不刿,义也。”孔颖达疏:“言玉虽有廉稜,而不伤割于物。”《韩诗外传》卷二:“君子易和而难狎也……磏乎其廉而不刿也。”晋.夏侯湛《昆弟诰》:“厥乃口无择言,柔惠且直,廉而不刿,肃而不厉。”宋.吴淑《玉赋》:“坚而不蹙,廉而不刿。”
述补 有棱角而不伤人。比喻为人刚直而又宽厚。语出《礼记·聘义》:“廉而不刿,义也。”《荀子·不苟》:“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老子》58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褒义。用于形容人的品行。→刚柔相济
词语分解:
- 廉的解释 廉 lián 堂屋的侧边:廉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
- 不刿的解释 谓不割伤物件。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縝密以栗,知也;亷而不劌,义也。” 郑玄 注:“劌,伤也。” 孔颖达 疏:“言玉体虽有廉稜而不伤割於物。”老子:“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燿。”荀子·法行:“廉而不劌,行也;折而不挠,勇也。”
历史典故推荐:面誉背非
见“面誉背毁”。宋史·范杲传:“杲性虚诞,与人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