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历史词典解释
理:道理,义理。 意谓世上万事万物,其存在、发展、消亡,都是有理可循的。语出宋.朱熹《大学章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清.叶燮《原诗.内篇上》:“先儒云:‘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若夫诗,似未可以物物也。”
词语分解:
- 天下的解释 1 ∶四海之内,全中国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2 ∶人世间,社会上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
- 有理的解释 1 ∶有道理有理、有利、有节2 ∶只包括加减乘除和有尽倍数的;不含有不尽根的3和2+3 / 5 是有理式
历史典故推荐:肉眼无珠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薰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