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部从事 |
释义 | 十部从事历史典故 十部从事怎么写好看:
十部从事历史词典解释《三国志.魏书.刘馥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刘弘字叔和,熙之弟也。……世不旷名,而有政事才。……其在江、汉,值王室多难,得专命一方,尽其器能。推诚群下,厉以公义,简形狱,务农桑。每有兴废,手书郡国,丁宁款密,故莫不感悦,颠倒奔赴,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从事,辅助随从办事的官员)’。” 《晋书.刘弘传》:“都督荆州……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 晋朝制度规定,凡州所管属中郡以上,各设部从事一人,负责巡察郡国,督促文书的报送请示,检举各种违法行为。刺史对于各郡的指示,也往往通过从事去传达。刘弘在西晋末年任荆州刺史时,荆州管辖十个郡治,因为他的书札处事有方,“丁宁款密”,故说贤于十部从事。 “十部从事”本指辅助官吏之多,后以这个典故,常喻赞官吏的文治很有能为。 唐.皮日休《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诗:“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偏正 从事,僚属。众多的辅助官吏。《三国志·魏书·刘馥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阳秋》记叙晋刘弘:“简刑狱,务农桑,每有兴废手书郡国,丁宁款密。故莫不感悦,颠倒奔赴,成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也。’”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益国利民有益于国家,有利于人民。周书.文帝纪下:“太祖以戎役屡兴,民吏劳弊,乃命所司斟酌今古,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条新制,奏魏帝行之。”明.杨荣兵部尚书许公神道碑铭:“益国利民,誉日以振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