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厅怎么写好看:
水城厅历史词典解释
清雍正十年(1732)置,属大定府。治所即今贵州水城县。1913年改为水城县。据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4水城通判:“城外有河一道, 自城西分为二,环城流至城东南,复合为一,东流入乱山中。城之得名以此。”另据光绪《水城厅志》载《水城厅城池图说》称:“环城皆山,而胡以水名城濠外四面皆平田也,盛夏雨久,溪流暴涨,则水高数尺,人行路在出没隐见间,而田塍皆没,上下数十里,淼淼然若湖海,此水城所由名也。”
词语分解:
- 水城的解释 1.古代水师以船筏作成的防线。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督 公6*安 ,假节”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及春水生, 潘璋 等作水城於上流。”新唐书·萧铣传:“ 孝恭 布长围守之,数日,破其水城,取楼船数千。”2.滨水的城邑。 唐 杜甫 西阁雨望诗:“楼雨霑云幔,山寒著水城。” 明 何景明 望湖亭诗:“云雾迷山殿,芙蓉暗水城。”3.堪舆,风水。 宋 洪迈 夷坚支志壬·赖山人水城:“ 临川
- 厅的字典解释 厅 (廳) tīng 聚会或招待客人用的大房间:厅堂
历史地名推荐:三峡镇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西南三峡镇。旧名三角涌。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称三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三峡镇。 在台湾省台北县西南部、台北盆地南部边缘。面积191.5平方千米。人口约5.6万。清乾隆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