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子高抗手 |
释义 | 子高抗手历史典故 子高抗手怎么写好看:子高抗手历史词典解释借指男子气度豪爽,有四方之志。清顾炎武《淮上别王生略》诗: “子高徒抗手,君独泪沾衣。” ●《孔丛子·儒服》: “子高游赵,平原君客有邹文、季节者与子高相善。及将还鲁,诣故人诀既毕,文、节送行,三宿临别,文、节流涕交颐,子高徒抗手而已。分背就路,其徒问曰: ‘先生与彼二子善,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凄怆流涕,而先生厉声高揖,此无乃非亲亲之谓乎? ’ 子高曰: ‘始焉谓此二子丈夫尔,今乃知妇人也。人生则有四方之志,岂鹿豕也哉,而常聚? ’其徒曰: ‘若此二子之泣非耶? ’ 答曰: ‘斯二人良人也,有不忍之心,其于敢断必不足矣! ’ 其徒曰: ‘凡泣者一无取乎? ’ 子高曰: ‘有二焉,大奸之人,以泣自信; 妇人懦夫,以泣著爱。’ ” 战国时,鲁国子高游于赵国,与邹文、季节友善。临别时,文、节痛哭流涕,子高仅举手告别而已。子高之徒对此不理解。子高说,人生应有四方之志,不应轻易以流泪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只有奸人和妇人、懦夫才那样做。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麋鹿性源见“麋鹿群”。谓隐逸情性。唐 权德舆卧病喜惠上人李炼师茅处士见访因以赠诗:“各言麋鹿性,不与簪组群。”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