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伯俞泣杖 |
释义 | 伯俞泣杖历史典故 伯俞泣杖怎么写好看:
伯俞泣杖历史词典解释汉.刘向《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注:笞,用竹板打),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也。’” 汉朝时,梁人韩伯俞性恭孝。一次母亲体罚他的过失,他觉得竹板打到身上并不疼痛,于是感到母亲气力衰竭,恐将不久于人世,便伤心地哭泣起来。旧以此用为爱母至孝的典故。 明.萧良有《龙文鞭影》卷一:“伯俞泣杖,墨翟悲丝。” 主谓 形容孝顺。语本汉·刘向《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元·关汉卿《陈母教子》3折:“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你恰似伯俞泣杖。”△褒义。多用于孝顺方面。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弹铗思鱼同“弹铗歌鱼”。清 查慎行再题种菜图诗:“弹铗思鱼原失策,封侯食肉更何时!”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