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廉方正科历史词典解释
清代制科之一种。始于雍正元年(1723)。取古贤良方正合以孝廉之意而命名。其制,由各直省府、州、县、卫,各举孝廉方正之士,各赐六品章服,备召用。以后每遇皇帝即位,即荐举一次。乾隆五年(1740)定,荐举后,赴礼部验看考试,授以知县等官。
词语分解:
- 孝廉的解释 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被举荐的人也称为“孝廉”举孝廉不行。——后汉书·张衡传
- 正科的解释 1. 明 清 科举制,按常规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乡试、会试。乡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会试逢丑、未、辰、戌年为正科,区别于临时特设的其它专科和加行的恩科。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上问户部尚书 潘世恩 :‘今科会试有重赴琼林宴者乎?’ 世恩 对:‘有壬申进士 翁方纲 ,壬申今无正科。’”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上:“此於文武正科处特设专科,以考西学。”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上:“我朝有繙
历史知识推荐:生人之意
唐柳宗元哲学名词。指百姓的利益与意志。生人,即生民、百姓。贞符:“言唐家正德,受命于生人之意”。认为帝王君主受命“不于天,于其人”;君臣礼法皆因百姓之生存争斗而产生;朝代兴衰,社会发展亦取决于政治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