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齐东野语 |
释义 | 齐东野语历史典故 齐东野语怎么写好看:
齐东野语历史词典解释《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咸丘蒙(齐国人)问孟子有无“舜为天子,尧率诸侯北面称臣”的事。孟子认为咸丘蒙的问题纯系无稽之谈,故用“齐国东鄙野人之语”指出问题的荒诞不经。后因以“齐东野语”用为道听途说,荒诞无稽的典故。 鲁迅《致唐弢》:“雍正朝《东华录》本名《维止录》,取‘维民所止’之意,而实则割了雍正的头,后因将兴大狱,乃急改名《东华录》云云。与来札所举之事颇相似,但恐亦齐东野语耳。” 偏正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东部乡下人的俗话。泛指不足为信的话。语本《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鲁迅《两地书》26:“听说明的方孝孺就被永乐皇帝灭十族,其一是‘师’,但也许是齐东野语,我没有考查过这事的真伪。”△贬义。多用于表示语言的真伪方面。→街谈巷议 道听途说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邓禹笑拙同“邓禹笑人”。宋 陆游乞祠文未报诗:“邓禹有灵应笑拙,周公无梦固知衰。”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