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疾言厉色 |
释义 | 疾言厉色历史典故 疾言厉色怎么写好看:疾言厉色书法图片 疾言厉色历史词典解释语言急迫,形色严厉。形容发怒时的神情。宋.苏辙《欧阳文忠公夫人薛氏墓志铭》:“辞气容止,虽温而庄,未尝疾言厉色。”明.沈鲸《双珠记.剑击淫邪》:“我那时疾言厉色,虽辱骂了他一场。恨藏奸卖俏,真是个人中兽。”《官场现形记》五四回:“那梅大老爷的脸色已经平和了许多,就是问话的声音也不像先前之疾言厉色了。”邹韬奋《经历.一种有趣的工作》:“对于这种学生,我易于疾言厉色,似乎予人以难堪,事后往往懊悔,第二次遇着同样情形时仍不免再犯这个毛病。”亦作“疾言遽色”。《后汉书.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东周列国志》三三回:“〔宋襄公〕包着一肚子气,不免疾言遽色,谓楚王曰:‘寡人徼祸先代,忝为上公,天子亦待以宾客之礼。’”《清史稿.李兆洛传》:“兆洛短身硕腹,豹颅刚目,望之若不可近,而接人和易,未尝疾言遽色。资恤故旧穷乏无不至。”亦作“疾声厉色”。梁启超《收回干线铁路问题》:“惟疾声厉色,以违制相胁吓。” 并列 言辞急促,神情严厉。形容恼怒时说话的神情。邹韬奋《经历》23:“我的性太急……对于这种学生,我易于疾言厉色,似乎予人以难堪,事后往往懊悔。”△贬义。用于写人发怒时的神色。→声色俱厉↔和颜悦色 巧言令色。也作“疾声厉色”。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二十四史:清乾隆时下诏刊印的从史记、汉书到元史、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比喻事物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一时难于回答或说清。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