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功部怎么写好看:
考功部历史词典解释
官署名。明初吏部属部。洪武六年(1373)置,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十三年改主事一人。二十九年改考功清吏司。
词语分解:
- 考功的解释 1.父之功业。楚辞·天问:“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朱熹 集注:“此问 禹 能纂代 鮌 之遗业,而成父功。”2.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汉书·谷永传:“治天下者尊贤考功则治,简贤违功则乱。” 章炳麟 訄书·学变:“法家之教,任贤考功。”3.泛指考核工作成效。 汉 王符 潜夫论·考绩:“是故大人不考功,则子孙惰而家破穷。”4.官名。 三国 魏 尚书有考功定课二曹, 隋 置考功郎,属吏部,掌官吏
- 部的字典解释 部 bù 全体中的一份:部分(“分”读轻声)
历史知识推荐:杂流
官制用语。宋代非科举中第,而由军班、进纳、捧香恩例、上书献策、勤王、守御、捕盗、奉使等途径补授官职者,包括公人、吏人、作匠、技术人如医人出身者,皆属杂流。其迁官至武功大夫止。破格迁横行者,恩数、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