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案不食怎么写好看:
对案不食历史词典解释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万石君(石奋)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
万石君(石奋)为人十分谨慎小心,对子女要求更是严格。如子孙后代有过失,他不责备,却自己不入正室,面对饭食而不吃,以示抗议。直至有错的人到他面前承认错误,表示悔改,他才进食。后因以喻教导子孙之典,也泛指郁闷不乐或愁思不食之意。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词语分解:
- 对案的解释 反驳提议的某事
- 不食的解释 1.不吃。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怒,不食。”2.指不食之地。 唐 柳宗元 连州司马凌君权厝志:“是州之南,有大冈不食,吾甚乐焉,子其以是葬吾。”详“ 不食之地 ”。
历史典故推荐:迈越常流
述宾 超过普通的人们。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阁下挺拔英气,~,独契圣漠,以昌鸿业。”△褒义。用于形容人的杰出才华。→出类拔萃 超群出众 ↔无名小卒 常麟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