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伐树削迹 |
释义 | 伐树削迹历史典故 伐树削迹怎么写好看:
伐树削迹历史词典解释伐:砍。树:亦作“木”。砍伐大树,削去痕迹。比喻正人君子受权贵畏忌,遭受其打击,不容于世。《庄子.天运》记载,孔子曾游于宋,在一棵大树下与门人讲学,桓魋因憎恶孔子而砍掉了那棵大树;孔子又曾游于卫,卫人因憎恶他而铲除了他留下的形迹。 并列 砍去树,削掉踪迹。比喻正派的人受到权贵者的畏忌而不见容于世,面临危险。语本《庄子·天运》:“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唐·成玄英疏:“伐树于宋者,孔子曾游于宋,与门人讲说于大树之下,司马桓魋欲杀夫子,夫子去后,桓魋恶其坐处,因伐树焉。削,划也。夫子尝游于卫,卫人疾之,故划削其迹,不见用也。”宋·孙觌《与杨枢密》4:“今世士大夫以数造门为恭,否则以数致书为勤,某伐树削迹,不齿于缙绅,固不容辄登一时贵人之门。”△多用于好人被迫害方面。也作“伐木削迹”。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人言啧啧见“口语籍籍”。冯玉祥我的生活:“内阁的名单发表,不免~,说这回内阁人选……无一个不是南方人。”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