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教案怎么写好看:
扬州教案历史词典解释
①清同治七年(1868)英国内地会传教士戴德生(James HudsonTaylor,1832—1905)在扬州强行租屋,开设教堂,愤怒的民众将其住所捣毁。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陀(Walter HenryMedhurst,1823—1885)赶至扬州“查办”。因要挟未逞,遂率军舰四艘赴南京进行威胁。两江总督曾国藩竟满足麦华陀的“一切条件”,将扬州知府撤职,赔偿教会损失,并在教堂门前立碑,申明保护外国教会。②清光绪十七年(1891),长江中下游教案迭起,扬州会党纷纷贴出揭贴,历诉教会的罪恶,并斥责“官府受贿,保护洋人”。三月聚众五、六千人包围教堂,“声如鼎沸”,清政府派兵弹压。
词语分解:
- 扬的解释 扬 (揚) yáng 簸动,向上播散:扬水
- 教案的解释 1 ∶教员备课时写的教学方案,包括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2 ∶清末指因外国教会欺压人民而引起的诉讼案件或外交事件
历史知识推荐:大汉灭洋军
清末湖南反教会压迫的起义武装。光绪二十八年八月十日1902.9.11建立于湖南邵阳,竖“大汉灭洋军”一说“大汉佑民灭洋军”旗号,以贺金声为大元帅,下设五军。发布驱洋人劝各国教士文、拿教犯书,谋划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