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紫关怎么写好看:
荆紫关历史词典解释
一名荆子关。即今河南淅川县西北八十八里荆紫关镇。清王定安 《求阙斋弟子记》 卷12: 同治五年 (1866) 七月,上谕: “张、牛等股有向淅川、内乡之意,而荆紫关、潼关为入陕通衢。”
又称荆子关、荆子口关。在今河南省淅川县城关镇西北。南临丹江,北负群山,为豫、鄂、陕三省交通咽喉,历为交通、军事、商业要津。西汉时名草桥关。明代以关后山上长满荆条,荆花盛开时遍地荆籽飘落,改名荆籽关。后以荆花呈紫色,遂雅称今名。金正大八年(1231年)武仙由荆子口会邓州军,以抗蒙古军队于此。
词语分解:
- 关的字典解释 关 (關) guān 闭,合拢:关门
历史地名推荐:永宁厅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永宁府置,治今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永宁。属云南省。辛亥革命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