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乌桓 |
释义 | 乌桓历史地名 乌桓怎么写好看:
乌桓历史词典解释又作乌丸。为东胡族一支。秦汉之际,东胡遭匈奴冒顿单于的攻击,部分迁居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境,即大兴安岭山脉南端),因以为名。以游牧射猎为生。《史记·货殖列传》:燕“北邻乌桓、夫余”。西汉武帝时,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哲里木盟南部长城以北地。东汉初入居塞内,置护乌桓校尉管理,驻宁城(今河北万全县)。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平辽西乌桓首领蹋顿,迁万余落于中原,逐渐与汉族及其他族人融合。留居故地者为鲜卑人。 词语分解:
历史地名推荐:和东县1939年冀鲁豫边区由和顺县东部析置,属太行区。治松烟镇 今山西和顺县东南松烟镇。1945年4月撤销,与和西县合并,复置和顺县。 旧县名。太行抗日根据地设。1939年由山西省和顺县东部析置。以地处县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