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耳而诲怎么写好看:
提耳而诲历史词典解释
谓恳切教诲。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若是者,岂尝有人焉,提其耳而诲之,传诸钵而受之也。” 参见:○耳提面命
词语分解:
- 提耳的解释 语出诗·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颖达 疏:“我又亲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后以“提耳”指恳切教导。后汉书·循吏传·刘矩:“民有争讼, 矩 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 宋 司马光 除兼侍读学士乞先次上殿札子:“伏蒙圣恩,曲赐手詔,过加奬待,諭以至意,温密纤悉,提耳谆谆。” 清 钱谦益 兵科给事中李遇知父友
- 诲的解释 诲 (誨) huì 教导,明示:教诲
历史典故推荐:不丧匕鬯
源见“匕鬯”。谓百姓安堵,不废宗庙祭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蔡专使元培代表布告6*全6*国文:“袁公之威望,与其旧部将士之忠义,方清摄政王解职,及清帝退位,至危逼之时期,尚能镇慑全京,不丧匕鬯;至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