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校理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清朝文渊阁之职官。乾隆四十一年 (1776) 设,共满、汉十六人。掌文渊阁书籍之注册、点验。以庶子、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官兼充。
官名。清置,为文渊阁官员,掌注册点验。文渊阁是清代藏《四库全书》处之一,在北京紫禁城内东南隅。置领阁事、直阁事、提举阁事、检阅、核理等官。见《清史稿·职官二·翰林院·文渊阁》。
词语分解:
- 校理的解释 1.校勘整理。汉书·刘歆传:“ 孝成皇帝 閔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臧,校理旧文。” 唐 岑参 送魏升卿擢第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诗:“ 魏侯 校理復何如,前日人来不得书。”2.论理,讲理。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之:“达见同善,通辩异科,一曰言道,二曰论心,三曰校理。言道者本之於天,论心者议之於人,校理者取之於物。”3.审察治理。北齐书·崔昂传:“ 昂 校理有术,下无奸伪,经手歷目,知
历史官职推荐:酒醋面局
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洪武二十八年1385始置。初置大使一人,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从五品。后改置掌印太监一员、总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数十员。掌宫内食用酒醋、糖酱、面豆等。与御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