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牛口之下 |
释义 | 牛口之下历史典故 牛口之下怎么写好看:
牛口之下历史词典解释《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 五羖大夫——百里奚听说秦穆公贤明,要去求见,但无路费,便把自己卖给秦国客商当奴隶,穿粗布衣,为人饲牛。一年后,穆公才将他从牛口之下举为秦相。后遂用为卑贱地位之典。 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故明君勤于招贤……或举以牛口之下,而加之于群僚之上;或拔以桎梏之中,而任以社稷之重。” 偏正 卑下的地位。语出《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穆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取牛。期午,穆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晋·葛洪《抱朴子·名矣》:“故明君勤于招贤……或举于牛口之下,而加之于群僚之上,或拔于桎梏之中,而任以底稷之重。”△多用于描述人的地位方面。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超以象外谓超脱于物象之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亦作“超然象外”。比喻置身世事之外。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人倘能够‘超然象外’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