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台 (臺) 遗址历史词典解释
在今河南荥阳市北二十二里青台村东土岗上。面积近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3.5米,是仰韶文化中、晚期村落遗址。1922年前后瑞典人T.J.阿尔纳在此采集到一批彩陶片。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予发掘,1982年郑州市博物馆再次发掘。在27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房基三十余座,陶窑七座,灰坑二百余座,墓葬一百三十余座,瓮棺葬近五百座。文化层可分三期: 一期陶器多为红色和灰色,彩陶数量少; 二期灰陶和彩陶增多; 三期灰陶比例明显增多。同时在墓葬中还发现了仰韶期少见的男女合葬墓及钙化纺织物和粟。
词语分解:
- 青台的解释 1.涂饰成青色的楼台。形容其华丽。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复殿重房,交疏对霤;青臺紫阁,浮道相通。” 唐 王勃 落花落诗:“綺阁青臺静且閒,罗袂红巾復往还。”2.指歌楼酒馆。 明 汤显祖 送安卿诗:“ 五陵 年少宿青臺,一岁烟花几度开。”3.指泉台、黄泉。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婚走:“青臺闭,白日开。秀才呵,受的俺三生礼拜。”
- 遗址的解释 古人遗留下来的城堡、村落或寺庙等建筑基地古城遗址
历史地名推荐:游 (遊) 春亭
又名西溪亭。在今陕西华县西南。清一统志·同州府: 游春亭 “在华州 今华县 西南五里西溪上。一名西溪亭。唐杜甫诗: ‘郑县亭子涧之滨’,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