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族地区历史词典解释
旧地区名。在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西北。包括原丁青、色札、尺牍、巴青、比如、索宗、聂荣等宗。明末清初为蒙古族和硕特部所辖,清雍正后由驻藏大臣管辖。1916年改由原西藏地方政府统治。1950年后划归昌都人民解放委员会。1960年丁青(尺牍并入丁青)和色札划归昌都专区(现昌都地区),比如、巴青、聂荣、索宗划归那曲专区(现称那曲地区)。
词语分解:
- 三十的解释 1.数词。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2.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3.指三十年。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 地区的解释 1 ∶较大的地方多山地区华北地区2 ∶行政划分单位地区差价3 ∶指未获得独立的殖民地、托管地等
历史地名推荐:凌山
即拔达岭。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山口。唐时通往西域的重要山隘。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跋禄迦国 “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