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时半刻 |
释义 | 一时半刻历史典故 一时半刻怎么写好看:
一时半刻历史词典解释泛指短时间。元.王实甫《西厢记》四本三折:“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明.无名氏《锁白猿》二折:“吾今用尔,坛前仗剑而等待,休错吾一时半刻。”《红楼梦》四八回:“我就一时半刻有不好的去处,他自然说我劝我。” 并列 指时间短暂。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货郎儿》:“才离了一时半刻,恰便似三暑十霜。”△用于指短时间方面。也作“一时半霎”、“一时半晌”、“一时三刻”。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毛嫱:古代美女名,传说为越王嬖妾。鄣:同“障”,遮蔽。袂( ㄇㄟˋ mèi ):衣袖。程式:比拟,效法。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 毛嫱西施见了她,也要用袖子遮住脸,感到不配和她相比呢。 形容女子美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