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大将军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中置,曹真自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转拜此官。地位显要,不常置。二品。晋朝不开府者仍为二品,其禄与特进同。南朝宋定为二品,南朝齐时位从公,开府仪同如公,置官属亦从公。南朝梁、陈时规定,较中军将军进一阶。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一品中,二十三年改为二品。
词语分解:
- 中军的解释 1 ∶古时行军作战队分上、中、下或左、中、右三军,由主帅所居中军发号施令将三千人为中军。——资治通鉴·唐纪2 ∶指中军统帅的营帐中军置酒饮归客。——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 ∶“中军将军”的省称中军临川殿下。—— 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 大将军的解释 武官名。始于战国,汉代以后历代沿置,为将军的最高或较高的称号大将军仁慈不肯发令。——广州军务记
历史知识推荐:皇朝谥法考
书名。清鲍康编。五卷,附续编、补编一卷。辑录顺治朝至同治八年1869所谥王公大臣、外国藩王等姓名、官阶、谥法而成。凡一千六百二十八人。可作清政治史料。有同治刊本。后有徐士銮皇朝谥法考续补编,辑止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