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不倒怎么写好看:
一尘不倒书法图片
一尘不倒历史词典解释
唐·田颖《揽云台记》:“花朝月夕,独自爽怀,一尘不染,万念胥空。”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词语分解:
- 一尘的解释 1.一粒微尘。常喻事物的微小。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虽陋生於万物,若沙漠之一尘。” 唐 聂夷中 古兴诗:“片玉一尘轻,粒粟山丘重。”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附上周易质疑若干条,一尘勺水,未必无补於高深,或去道尚远,亦示近日学问所到而已。”2.道家称一世为一尘。太平广记卷四五引 晋 葛洪 神仙传·丁约:“儒谓之世,释谓之劫,道谓之尘。” 宋 孙觌 奉寄沉理问诗:“可怜仙凡一尘隔
- 不倒的解释 不停止;不断。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姐姐往常针尖不倒,其实不曾閒了一个绣牀。”儒林外史第五回:“ 严监生 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历史典故推荐:明察秋毫之末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末:指秋毫的末端,是细毛的最细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谓目光敏锐,连最细微的东西也看得清楚。后常用以形容人能观察入微,别具眼力。